(根据深度要求可设计为3-5天课程)
一、背景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各类社会微观主体如工商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机关团体等作为社会创新主体都将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以不断创造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推动和维持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各微观主体的领导者和指挥,必要有清醒的创新认识和一定的创新知识,能理性自觉主动地创建和培育本系统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本系统完成由资源依赖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的历史性转换。从而使所领导的系统能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二、培训目的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新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趋势,牢固树立“创新求存”的新理念和忧患意识。
(二)掌握创新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和一般模型,能从总体上把握微观主体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判别标准,避免方向性错误和系统性损失。
(三)精通微观主体创新模式的基本内容、建设步骤和规范标准。能根据本系统实际情况组织设计本系统创新模式并能领导指挥创新模式建设工程。特别是能够维护保障本系统创新模式的健康运行。
三、培训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新时代,大背景
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差异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十九大报告宣布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出现,可以说新时代就是创新时代。创新时代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是推动和保障本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二部分 创新基础理论与方法
1. 创新基础理论
2. 创新一般方法
3. 创新工程模型
4. 创新成果评估标准与方法
第三部分 微观主体创新模式设计与工程建设
1. 人才培养
2. 平台建设(人、机、数据库)
3. 机构设置
4. 规范运行
5. 评估标准
第三部分 微观主体创新基本流程
1. 产品与服务分析
2. 创新规划设计
3. 问题分析方法
4. 问题解决方法
5. 专业数据库
6. 创新成果运用与保护
第四部分 微观主体创新内容与方向
1.科技创新
①科技载体(产品、材料、设备、技术)的新特征
②产品创新
③材料创新
④工艺创新
⑤系统集成创新
2.管理创新
①系统: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发展平台
②人员:潜力无限的资源
③事业:一切可以做的更好
④勇气:直面问题方大有用武之地
⑤开放:天下资源皆可用
⑥规划:凡事谋则成
3.服务创新
①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的新变化
②服务项目与服务项目的设计与表现
③服务方式与服务方式的创新与运用
④服务效果的分析、评估与宣传
第五部分 创新成果保护与价值开发
1. 创新成果保护
2. 创新成果开发
3. 创新成果增值
4. 创新成果普遍化与推广